内地电视剧目前从销售产值上还算不上一个大产业,但是从电视台的广告利润上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可以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在目前电视台非电视剧节目的制作水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电视剧是支撑一个电视频道的骨干。电视台对电视剧的争夺战会越来越激烈。
制作机构几千家 赢利只有十几家
毫无疑问,看电视剧的人远比看电影的人多,但这不意味电视剧创造的市场价值比电影多。到目前为止,中国每年投入到电视剧上的资金有50亿元,但是它创造出的产值只有不到17亿元,有一多半的钱不知去向。但是行业神话就是这样,好的电视剧投入产出比可高达1:10。最近播放的电视剧《三国》单集已经卖到260万元,诱惑了更多打水漂的钱流入电视剧制作领域。这是一个看上去有些扭曲的行业,每年十几亿元的产量大多集中在一些比较有实力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以2008年为例,51家影视制作机构的上报数据显示,40%制作机构赢利,44%微赢或者持平,13%亏损,3%严重亏损。表面看,这些数据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实际上,多数资金并非来自制作方,而是企业、政府的加磅,这些“公益资金”几乎在维持着整个电视剧制作。这仅仅是51家机构上报的数字,实际上,中国目前有将近2500家机构在从事电视剧制作,真正赢利的只有十几家。
内地电视剧的发展,虽然短短30年,但也走过了一个曲曲折折的阶段。最初,每年电视台都有固定拨款用来拍摄电视剧,只要每年交上来足够剧集的成品就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基本上沿用这种模式。
大量民营公司的出现,最终把电视剧制作推向了市场化。曾经担任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制片人的任大惠对金马伯乐亚洲影视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陈冬冬说:“我们拍戏不管多少钱,都是国家来出,几乎没有风险。民企的制片人很不容易,是真正的制片人。”
一部现代戏 需要八九百万
作为一个地方民营影视公司,在电视剧制作发行上往往不如北京地区的民营影视公司有优势,不敢跟电视台讨价还价,一般只通过中间发行商的买断方式销售,这样赢利相对少一些,但至少可以让公司进入良性循环。直到去年《闯关东Ⅱ》大卖,才让陈冬冬心里有了底:“社会影响的累计让我们的作品越来越好发,不像一开始那么辛苦,也敢讨价还价了,有时央视给的价钱低就不给了,也敢‘得罪’他们了。”
陈冬冬说:“我们现在做电视剧越来越慎重了,如果一部戏没做好,可能几年都起不来。现在一部电视剧的投资,如果是现代戏,有点好演员好阵容的话,至少要八九百万元。像有些优秀的编剧,比如兰晓龙,每集不超过60万元别想上。这样30集1800万元,你才敢跟他谈合作,因为他剧本的质量在这儿了。演员要最好的,导演也要最好的,那拍摄成本肯定要高。所以像这样的戏,如果不在前期把方方面面把握好,万一赔本的话就非常危险。”
大量电视剧 拍完无法交易
事实上对小公司来说,即使把电视剧卖出去了,也不能算大功告成,因为电视台拖欠回款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回款慢就意味着无法马上投入到下一部戏的拍摄中。陈冬冬说:“哪怕半年回一次款,我可以一年投两部戏,轻轻松松地就做了。另外,制作费每年都在上涨,如果片子今年没卖出去的话就会特别危险,到第二年就成隔年戏了,价钱就落下来了或根本不值钱了。电视剧在黄金档、非黄金档、主频道、非主频道播价钱都不一样,甚至折半或者几折。如果拖久了,很辛苦地两三年下来,顶多保个本。”相比之下,他们制作的《闯关东Ⅱ》在开机之前就已经有一半的钱款到账,但是这样的例子太少了。事实上,电视台与制作方之间拖欠回款问题常常让制作方捉襟见肘。
但从每年电视剧的投入和产出来看会发现,每年有大量电视剧拍完后无法进入商业交易,除了个别失误外,海润影视公司执行总裁赵智江认为,门槛降低导致大量外行人进入电视剧制作领域。因为他们对行业不了解,目的不纯,这样失误比例比较高。
看演员阵容 就知每集成本
由于电视台在电视剧交易中一直处于买方市场,这让他们一直很有优越感。电视剧销售与采购之间形成的各种潜规则常常让制作方叫苦不迭。有关部门统计过,制作方花在公关上面的费用几乎占交易额的5%-10%。
赵智江说:“电视剧销售与采购实际上是双方互相博弈的过程。大概有这样的规律,不同的电视台买一个剧大概是什么价格,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一集多少钱,不发达的地方多少钱,西北的省市就很便宜了,一两千块钱。制作公司角度要算,我花了多少钱、我希望卖多少钱,我卖的时候就要和电视台议价。相比之下,电视台主动性更高,互相寻找平衡,慢慢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价格机制。这两年也有改变,过去都是先地面播出,再上星播出,卫视争夺排名,发行方式也在改变。4+X也好,独播也好,有些4家电视台把卫星频道买断,地面可能给你8家来买,这样价格区间跟过去就不一样了。原来卫星频道一集5万元,现在一集三四十万元的都有,电视台有个承受能力。但收视率也是双刃剑。电视台出于经验考虑,某些知名明星出演的电视剧,收视率肯定会高,他们会建议某些剧中用什么演员,一些一线演员知道自己可以保证收视率,便抬高身价,有时会让制作成本增高。当然制作方在跟电视台讨价还价时也会抬高价格,但总体上仍没有演员身价抬得快。”
赵智江说:“行业外资金涌入,也导致编剧和演员身价上涨,编剧涨了两三万元,演员涨了3万-5万元。”现在,电视台只要一看演员阵容就知道每一集的成本了。